陈财普洱茶

陈财普洱茶

首页 产区 易武古茶山·易武的茶叶疆域

易武古茶山·易武的茶叶疆域

茶的远征性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长期以来,北纬39°及以北无法种植茶叶,这决定了许多区域只能从南方购买茶叶,这是茶马古道形成的根本原因。随着茶叶的远...

易武古茶山·易武的茶叶疆域

    我们用了排除法,很快发现,去的5个人,只有2个在喝普洱茶。张毅笑呵呵地说,“我就说昆明人不爱喝嘛。不过,你们以后会喝的,尤其是喝了我做的普洱茶后。”我们点头附和。

    我们确实不是为了买普洱茶而来,只是想找个当地人来谈普洱茶。好几人都推荐了张毅,说他最了解易武,一来他当过乡长,二来他是当地的文化人,编辑过易武的乡志,里面写到了普洱茶在易武的发展情况。

    张毅拿着手中的七子饼告诉我们,易武已经有很多年都不产生七子饼,主要是卖点茶料。大家也不指望靠茶能获得下来,忙着种家里口粮,一些茶园被砍伐变成农田,远一点的许多老茶园都荒芜了。1980年代中期,因为茶价稍微起来点,又种植了些台地茶。

    这我们就好奇了,放着现有的茶园不管,怎么种新的了?

    张毅说,“老茶园的大茶树一是远,大家不愿意去。二是产量不高嘛,一天摘不了多少,你们去看过了?好多茶树很高哦。价钱也卖不起来,还不如台地茶好卖。后来来了一些台湾人,说他们需要古树茶,不要台地茶,而且价格给得还可以,大家才又开始采摘古树茶。主要是销售问题,我们这个地方,比较远,来的茶商少,有人愿意买,就卖咯。”

!
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创意广告区块 - WordPress区块

    张毅还告诉我们,有一个叫吕礼臻的台湾人,在1990年代中期就来易武找过他,订购了一批大树茶。就是这批茶,让海外许多爱好普洱茶的人认识他。我们希望尝尝这批茶,张毅却回答说说,“没有了没有了,有些年头了,做完就拉走了。没有想着留,并指着我们正在喝的茶说,这批也不错。你们可以买点,我可以签名,在家放几年,滋味和口感都会不一样。人家香港那边的人,都是喜欢喝陈茶,不像我们都喝新的。”

    也许是怕我们误会,他接着说,不买也可以,但云南人还是要喝普洱茶,不喝,单靠台湾人,香港人,我们也发展不起来。

    我们当时对茶兴趣不大,一行人主要是在写旅游书,易武因为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必须来,我们也主要告诉读者吃喝玩乐行程就行,问题也是点到即止,我们对茶树林四处乱串的家猪和飞上树梢的鸡兴趣更浓,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都满意,一听说这里可以吃熊掌,大家心都提到嗓子眼上。

    但后来的情况有所改变,兰茶坊的杨泽军先是资助我们撰写《天下普洱》,接着又资助我们撰写《云南茶典》,再后来又参与了《普洱》杂志创刊,我已经感觉到,我被席卷进入到普洱茶的大潮之中。在《普洱》杂志期间,我遇到了张毅口中的台湾人吕礼臻。

    他说,小伙子,你认识的张毅是高人呐。

    “可有为他写过点什么?”

    “写过一点点。”

    他叹息了下,告诉我张毅已经过世。他建议我去读读张毅写过的文章,“云南人要善待自己的人和资源。”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先是找到了张毅发表在《西双版纳报》上的《传承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旧事》,谈到了吕礼臻一行人找他的情境。文章开篇从昆明展销会谈起:

    1984年,笔者任易武区副区长,分管农业。有一天接到县上通知,云南省要召开科技产品交易会,要求我带着易武元宝茶(七子饼茶)、酱油、风吹豆豉去展销。

    我急急忙忙作准备,请当时健在的高定光师傅教做了40多片元宝茶,带了4筒(每筒七片)到昆明展销,结果,摆了3天无人问津。回来后我到勐海茶厂请教老厂长唐庆阳,他说慢慢来,普洱茶传统产品以后还是会有人要的。我回来后,从留作纪念出发,买了3个揉茶石、1个蒸筒、仿制了几只揉茶口袋。

    这是昆明市场遇冷的情况。他笔锋一转,已经是10年之后,宝岛来客。

    随着改革开放,边疆与外界的交流增多。1994年8月22日,台湾中华茶艺业联谊会第九届会长吕礼臻先生带领副会长陈怀远及吴芳洲、曾至贤、汪荣修、白宜芳、林仲仪、刘基和、黄教添、陈炳叙、谢木池等20名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到易武考察古六大茶山。乡政府热情接待了来自宝岛的第一批客人,并安排我向他们作介绍。他们认真地听、细心地记,不时提出有关问题。

    随后,我又带他们观看了一个世纪前就名扬中外的名茶庄的房屋、有关茶税及贡茶的断案碑、关帝庙、“瑞贡天朝”大匾、茶马古道、我收藏的传统制茶工具等。他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照,谢谢之声常不离口,连用餐前的几分钟时间他们都不放过,问这问那。吕礼臻、陈怀远、曾至贤都说我向他们介绍的内容太好了,他们到过许多地方,都没有听到过这样好的介绍。曾至贤和陈怀远还把我向他们作的介绍材料翻一页,拍照一页,4筒胶卷一下就拍完了。

    1995年,吕礼臻带着何建及香港的叶荣枝来到易武,叫我为他们做元宝茶,他们要带到台湾搞展出宣传,并提出我写的《易武乡茶叶发展概况》很好,应当印成书籍,不要失传,如果这边(大陆)不能印,交给他们带到台湾印。我想我写这个材料的目的是记录易武辉煌的过去,宣传易武的自然优势,良好的传统产品,进一步发展正宗的易武产的“普洱茶”,满足人们的需求,繁荣茶山各族人民的经济,所以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并告诉吕礼臻我不要稿酬,书印好了寄几本给我就行了。

    吕礼臻在台湾印制宣传了这个材料,并举办了普洱茶实物展,影响很大。此书宣传散发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国内沿海一带。接着,日本名古屋大学老师加藤久美子女士只身前来考察;日本丰茗会会长松下智(著有《世界民族之茶志》)带人先后5次到易武考察;日本丸久小山园“和光会”北尾幸彦团长带领13人来考察;大韩民国全南顺天市松广面新平里12松广寺印月庵园询法师一行4人,韩国茶人联合会常任理事郑仁梧教授一行30人,韩国茗禅茶会院长慧星一行3人,韩国留学生李连喜2人前来考察;马来西亚古意斋茶艺专门店伍书龙先生一行3人,马来西亚豪威企业有限公司经理李泉福一行3人;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家爱佛琳、夏云端;法国专家一行4人,美国专家一行2人前来考察。

    台湾及国内的商人及专家学者来的就更多了,有的考察、有的买茶,六大茶山产的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中外客商的好评和喜爱,茶价从1993年前的1—2元左右/公斤,上升到35—36元/公斤,还不容易买到,大大增加了易武的财政收入和群众的经济收入。

    这是张毅的茶叶疆域,他所认知的普洱茶,从易武小镇出发,被传播到了台湾、香港,接着被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奥地利、美国、法国等多国普洱茶爱好者认知。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他为吕礼臻做的这批茶,20多年后,一泡的价格都被标到近万元。

    吕礼臻为此也无奈,“我自己都喝不起这款茶,很可笑啊。现在到一个地方,人还没有坐下来,就有人告诉你泡的茶值多少钱,泡茶的壶值多少钱,水是从什么地方运来的,喝茶的心情这么一弄,全然没有了。”他为了做茶,前后奔赴易武十几趟。

    吕礼臻帮张毅出书的钱,都是自己掏腰包,一则是满足张毅的出书愿望,二则书确实不错,传播了一种很正的普洱茶知识,但这种知识都快要绝种了。

    张毅写的书叫《易武乡茶叶发展情况》,回顾了易武种茶的历史,章节分为九部分,分别为易武的地理环境,易武老茶树群,易武老式茶圆的种植及采摘,易武在六大茶山中的重要位置,在清光绪年间易武茶山概况,茶价及元宝茶制作,易武茶庄(商号)及茶叶贩运和发展茶叶生产的第三个高峰期。

    在张毅书写之前,易武茶区的资料非常有限,史籍中的只言片语无法满足求知者的渴求。我在茶庄会听到有人对张毅描述的易武饼做法的讨论,在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会介入到对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路线研究,无论如何,张毅和他的书写都是不可回避的。

    在揉制过程中还要能掌握,开始均匀的轻揉,慢慢的再重揉,揉制成形后冷却才能解袋包茶。每一片元宝茶内放一张小片(有关元宝茶的简介),外用规定的纸包好,七片为一筒用笋叶(处理过的)包扎好,就可以装入仓库待运。揉制好的元宝茶还要经过阳光晾干或无烟文火烤干,否则会发生霉变。

    制作时间也与今天的流行版本不同。

    制作元宝茶时间多在年底和来年初,其主要原因是:春茶、二水茶、三水茶、四水茶(谷花茶)等收购堆放经过发酵、散发出特殊香味,倍受食者欢迎;二是全年茶收购结束,便于各季、各级茶并配加工;三是雨季结束,进入旱季,制出的元宝茶容易晾干,不会发生霉变,也不必长期入库保管,可以揉制出一批驮运出去一批。

茶中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chazhong.cn/75786.html
陈财制茶

陈财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茶中网

水不言,一切尽在茶中。关于普洱茶收藏,品鉴,保存等知识,请加个人微号:435121 交流学习。如需了解茅台酒最新价格:酒魁网 www.jiukui.c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 0879 93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351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