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财普洱茶

陈财普洱茶

首页 招商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二十世纪是中国茶业、茶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世纪,在二十世纪,实现了从传统茶业、茶学向现代茶业、茶学...

  二十世纪是中国茶业、茶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世纪,在二十世纪,实现了从传统茶业、茶学向现代茶业、茶学的转变并建立起现代茶业制度和现代茶学体系,茶叶生产、科技、教育、经济、文化都取得显著的成就。作为茶业、茶学基础的茶学教育更是从无到有,建立了从职业中学、中等学校到大学乃至硕士、博士的完整的茶学教育体系,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涌现出了一大批献身茶学教育的教师、名师和教育家,而王泽农、吕允福、陈椽、庄晚芳、陈兴琰、陆松侯、张堂恒、莫强、王镇恒、刘祖生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几乎都是终身站在茶学教育的讲坛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茶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一、王泽农

 
  王泽农(1907—1999),江西省婺源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物化学专家。参与筹创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个茶叶专业。主编《茶叶生物化学》、《中国农百科全书·茶业卷》等,编译《关于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著有《茶叶生化原理》等,是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1925年9月,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当时正值军阀混战,肄业。1928年2月,考入国立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1年7月毕业。
 
  1933年至1938年,先后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和颖布露国家农业试验场留学和工作,除钻研农业化学外,他还深入研究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等生物学科。在比利时所从事的农业化学以及植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为他回国后创建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从比利时回国,协助李亮恭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除担任教学工作外,还担任农场农产制造组主任兼技师
 
  1940年,吴觉农在重庆复旦大学农学院农艺系筹建茶叶组、茶叶研究室和茶叶专修科,王泽农参与筹建工作,并担任教师和研究人员。
 
  1946年,受聘为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任教授兼主任。因抗战原因停招两年的茶叶专修科恢复招生,王泽农为恢复茶叶专科倾注了大量心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泽农除继续在茶叶专修科任教外,筹建了复旦大学农业化学系,担任系主任。除教学工作外,他还担任复旦大学教学改革组副主任。但他始终坚持搞好教学工作,从没有放弃课堂讲授,为培养人才作贡献。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王泽农也随着来到在芜湖的安徽大学。1954年安徽农学院在合肥独立建校,他又由芜湖调至合肥。一直在茶业系任教,先后担任过土壤农化教研室主任、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王泽农在我国高等院校茶叶专业首先开设茶叶化学课,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创建和完善了茶叶生物化学学科课程体系,建立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招收研究生,培养了大批茶叶生物化学科技人才。
 
  王泽农早期所讲授的茶叶化学,还局限于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研究,属于植物成分化学范畴。从廿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开始讲授茶叶生物化学课。1961年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全国第一部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他主编的全国第二部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1980年出版;增订的第二版,1988年出版,突出了该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加强了茶叶特征成分的论述,从而完善了茶叶生物化学课程体系。
 
  1955年,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在王泽农主持下成立了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为了培养和加强师资力量,除了从本校吸收一些茶叶专业毕业生外,还从外校调来了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王泽农的指导下,进修了有关茶叶生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后来都成为茶叶生化专业人才。
 
  王泽农在三次主编国家统一教材《茶叶生物化学》,引导大家在广泛搜集专题资料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为全国茶叶生物化学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扩大,起到了重大作用。他还为他校培养茶叶生化进修教师,向其他学校和单位输送攻读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生。他不遗余力,为培养茶叶生物化学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二、吕允福
 
  吕允福(1907-1990),浙江省新昌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树栽培专家,西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创始人。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工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筹建浙江茶业改良场,为浙江茶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建国后,赴重庆执教,培养了大批茶叶专业人才。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1927年,考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艺系。1931年,毕业留校在实验农场。1933年,由吴觉农介绍到金华农校任教。1934年,出任浙江省第五区农场技术主任。1935年,协助吴觉农创办浙江省农林改良场(1937年1月更名为浙江省茶业改良场,今三界茶场),吴觉农兼任场长,吕允福出任技术主任。同年5月,继任该场场长。
 
  1949年10月,复旦大学聘请吕允福为茶叶系主任,并登报公告,却因茶场交接工作稽延未能到任。后调东北农林部农业处任稻麦组组长,兼任北京中国茶叶总公司技师。1951年,调至西南贸易专科学校,任茶叶科主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西南贸易专科学校并入西南农学院,任西南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主任、茶叶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等职。
 
  参编《制茶学》(1961、1965)、《作物栽培学》(1963)、《四川茶叶》(1977)、《茶树栽培学》(1961、1979),并担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1979年版副主编。
 
  三、陈椽
 
  陈椽(1908—1999),福建省惠安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制茶、茶史专家,中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主编《制茶学》、《茶叶检验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等教材,著有《茶树栽培学》、《茶叶制造》、《制茶管理》、《制茶技术理论》、《茶业通史》等。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1934年,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1940年,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他照旧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学生为发展祖国的茶叶科学而努力学习。没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这本教材包括茶业通论、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等方面的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继续为创立茶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先后编著了《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茶树栽培学》等4部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他自愿要求到工作、生活条件较艰苦而盛产茶叶的安徽工作,担任安徽农学院副教授兼茶业系主任,亲自抓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为该系的创办、教学科研逐步走上正轨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57年晋升为教授。两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制茶学》以及《茶叶检验学》,出版了《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等专著。
 
  “文革”结束后,他回到了教学、科研第一线,这时虽年事已高,但精神更加焕发。1977年,他向国务院提出了茶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设想。1978年,建议并参与在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创办全国唯一的机械制茶本科专业。1978年9月,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不畏路途遥远,带领9所院校茶叶专业的教师深入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茶区,历时1个多月,搜集有关茶叶生产的资料,以充实《制茶学》内容。之后,他又编著《制茶技术理论》,作为研究生必修课的教材。主编《中国名茶选集》,作为制茶学的补充教材。在完成上述教材后,他又着手编写茶业经济专业的教材,主编了《茶叶商品学》,受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局委托编写了《茶业经营管理学》,还编写了《茶药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
 
  执教半个多世纪,除了2年制的专科生和4年制的本科生外,又先后招收了制茶、茶机、茶叶检验、茶史、茶叶贸易、茶叶市场学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加速高校的师资培养,1986年开办了全国制茶助教进修班,亲自编写教材并讲授《制茶技术理论》课程。并多次配合农业部、商业部等单位举办全国性制茶技术训练班,以及通过下场、下乡举办短期学习班等方式,培训基层技术力量。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茶叶人才。
 
  四、庄晚芳
 
  庄晚芳(1908—1996),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树栽培专家,中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主编《茶树栽培学》,著有《茶作学》、《中国的茶叶》、《茶树生物学》、《中国茶史散论》等。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1924年,考入集美高等师范学校。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1934年毕业后,到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工作。1938年,在福建省福安农校讲授茶叶课。1939年,担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曾到崇安筹办福建省示范茶厂。不久,他转至浙江衢州协助吴觉农筹办东南茶业改良场。1943年,福建省农林公司聘为总经理。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安徽大学农学院、华中农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从事茶学教育。1965年,他首次培养茶学研究生,成为我国茶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庄晚芳知识渊博,曾讲授过《茶作学》、《茶叶概论》、《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叶经济》、《茶叶贸易学》、《茶叶审评》、《茶树生理》等课程。在教学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课堂教学,又亲自带学生到茶区调查研究,参加栽茶、制茶等实践活动。他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更新教材,采取启发式教学。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并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材建设。1961年、1979年和1988年曾3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每次编写,从提纲拟定,内容取舍,初稿讨论直到最后定稿,他都严格把关,从而提高了教材质量。
 
  庄晚芳是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重视并善于总结群众丰富的茶树栽培经验,主持并参加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研究。1956年,编著的《茶作学》,是中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的一本重要专著,既系统总结了我国茶农的宝贵经验,又全面介绍了苏联种茶的先进技术,对我国茶树栽培的实践及理论,都有较大的影响。1957年,另一本关于茶树栽培的理论著作——《茶树生物学》出版了,这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茶树生物学特性的专著。
 
  庄晚芳学术论著数量多,内容广,有独特见解,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他编著的《茶作学》,早在1959年就被译为俄文,在苏联出版。他撰写的《中国的茶叶》及主编的《中国名茶》和《饮茶漫谈》均被译为日文,在国外发行。
 
  五、陈兴琰
 
  陈兴琰(1911-2001),广东省三水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和茶树育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奠基人。长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主编《茶树育种学》,为中国茶树育种和茶学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1933年,考取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农艺门本科学习,主修茶作学。1937年,大学毕业后,由吴觉农介绍,赴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任技术员兼栽培组组长,之后相继任广州商品检验局和上海商品检验局技士、技正,主持出口茶叶的质量检验工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业处派驻香港富华公司和昆明复兴公司,负责茶叶生产技术训练班的教学和云南的茶叶出口工作;江苏南通学院茶业课讲师。
 
  1952年,到湖南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是湖南省茶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历任湖南农学院茶叶教研室主任,园艺系副主任、主任,茶叶研究室主任,
和红茶的品质,为茶学教育和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20世纪50年代末,浙江农学院开始接收茶学外国留学生,张堂恒任茶叶加工方向的指导教授,开始指导培养外国留学生与进修生。1987年他被聘为中国茶学学科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并招收了第一位博士研究生,这标志着中国茶学教学进入了更高的层次。1989年,张堂恒被评为茶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八、莫强
 
  莫强(1919-1984),广东省广州市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和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创建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副主编《茶树栽培学》,著有《茶叶制造》等。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1944年,进入中山大学农学系学习。1948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农业试验所农艺系水稻育种试验室任技士。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起一直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从助教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农学系副主任等职。他在茶叶制造、茶树栽培和农产品加工方面造诣深厚,经常深入茶区调查,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为开发新茶区,指导茶叶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在教学上,他一丝不苟,把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莫强曾作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编委参加编写工作;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副主编;著有《茶叶制造》、《野生资源从化白毫》、《茶树育种》、《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教材;平易近人,严谨治学,刻苦研究,为人表率,是广东茶叶界受人尊重的老专家。
 
  1972年,莫强开始筹建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当时,学校的各项工作受到“文革”的冲击,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他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多次上访广东省农业厅,一次又一次找校领导、学校各负责部门,为茶学专业的创办奔波。最后,经过努力终于在1974年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茶叶教研室,莫强担起了教研室主任的重担。要尽快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及创办“茶叶专业”,首先需要的是充实人员,建立教师队伍。经他多方联系,从一些茶区和研究单位调来一批具有茶叶生产经验和科研能力的知识分子。他则亲自编写教材“茶树栽培”、“茶叶技术专题讲座”等。训练班自1974年起共办20多期,为广东、海南及广西、云南、江西等省的茶叶生产单位和有关部门输送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在创办茶学专业和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的过程中,在人力、物力、基地建设等方面,都花费了大量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南农大茶叶专业从1977年起招收本科生,实行规范化的教学,为广东和其他省(市)培养高素质的茶叶技术人才。
 
  九、王镇恒
 
  王镇恒(1930-),浙江省温州市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与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培养了大量茶学人才,为我国茶学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茶树解剖、茶树生态研究、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成绩。主编《茶树生态学》、《中国名茶志》、《中国茶文化大辞典》、《茶学知识读本》等。
 
  1950年,进入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学习。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农业厅工作。适逢六安实验茶场筹建,遂被派去茶场担任技术员。
 
  1956年,安徽农业院茶叶专修科改制为本科,王镇恒调到安徽农学院茶叶系从事茶树栽培学的教学工作。在执教的同时,他积极开展茶树栽培、解剖、生态、生理的研究。
 
  1974年,担任安徽农学院茶叶系主任,1981年出任安徽农学院副院长,负责教学、科研及日常行政工作。1983年8月,作为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成员,赴美国考察高等教育。在美国考察期间,被任命为安徽农学院党委书记。在主持校党委工作期间,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各级各类农林专门人才,使学校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自1983年起任研究导师,长期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主讲茶树栽培学、茶树优质高产理论等课程。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学农爱农,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对学生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视同子弟。
 
  从1960年起,担任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副主任、主任长达20多年。在主持茶业系工作期间,力抓师资、学科、教材和教学基地建设。兢兢业业,作风踏实,工作有条不紊;实行管理民主,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致立于开拓茶学教育新局面。受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托,创办机械制茶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茶业科技、教育、生产、经营人才。
 
  王镇恒从事教学、教育4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众多英才,桃李满天下,为发展中国高等茶学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刘祖生
 
  刘祖生(1931-),湖南省安化县人,茶学家、茶学教育与茶树育种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与茶叶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育成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浙农25等一批茶树新品种;在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和苦丁茶资源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和学科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茶用香花栽培学》等。
 
  1950年秋,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创办茶叶专修科(后并入华中农学院)。1953年2月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4年10月,华中农学院茶专科并入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浙江农业大学),与庄晚芳教授等一道调来杭州,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茶学教学生涯。茶学是一门涉及农、工、商、文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刘祖生深感自己基础理论准备不足,为了适应教学、科研需要,他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办法,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营养。几年中,他跟班听课,进修了十几门课程。1962~1963年,他又在本校遗传育种教研室脱产进修1年,与研究生一道听课、做实验,重点学习了遗传学、细胞学、生物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1964年初夏,在蒋芸生引荐下,专程赴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短期进修。
现代中国十大茶学教育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刘祖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去,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其中包括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项,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1986年晋升教授,199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1984-1992)、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1998-2001)、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91-2001),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讲“茶树育种学”等8门课程,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各1本,即《茶用香花栽培学》、《茶树栽培学》和《茶树育种学》。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和茶学国家重点学科。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茶中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chazhong.cn/45831.html
陈财制茶

陈财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茶中网

水不言,一切尽在茶中。关于普洱茶收藏,品鉴,保存等知识,请加个人微号:435121 交流学习。如需了解茅台酒最新价格:酒魁网 www.jiukui.c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 0879 93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351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