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念田
在当代中国人的饮食中,酒和茶是一对久负盛名的冤家。有人说茶类隐士,酒类侠客;有人说酒像唐诗,是宣泄,是热情,茶则像宋词,是内敛,是韵味。那么在中国历史上,酒和茶哪个出现的更早呢?
考古学家们认为,酒的出现要早于茶。这主要是因为酒容易酿造,而茶要从普通的树叶跃升为专门的饮料,经历了太长的岁月。酒精是自然的赐予,只要含糖分的水果经过酵母菌的分解就可以生成酒精,人类最早接触的酒就是水果酒。
水果酒之后,粮食酒也很早就出现了。最早的酒是麦芽酒。麦芽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古人将麦芽与谷物一同浸水,使淀粉糖化、酒化,再过滤便可得醴酒,这是一种度数很低的甜酒。进一步的,古人在蒸煮过的谷物上培养出来了能够产生酶的真菌——曲霉,制造出了酒母,也就是酒曲,粮食酒正式出现了。
现代考古学家们认为,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相,那就是商人酗酒成风,这是殷商民族的一项古老传统。通过饮酒和一些致幻药物,商人的巫师们得以进入一种特别的精神世界,得以通灵。故而早期的酒还是一种政治工具。
茶的出现要比酒晚不少,这主要是因为饮茶的习俗很难以界定。只要在饮品中出现了酒精,就可以断定为酒,但茶却很难断限。有考古学家认为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的食物中就出现了茶叶,这是把所有树叶都断定为茶,是很不严谨的。
汉代的字典《尔雅》中有过记载,说“槚,苦荼”,有专家认为,这里的“荼”就是“茶”。而在一些西汉的文献中,出现了“烹荼”和“买荼”的记载,这也证明了当时茶叶已经被饮用,并被作为了一种商品来贩卖。而当时也有沿袭传统叫法,称为“槚”的,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一枚签牌上就写着“槚笥”,意思就是盛放茶叶的竹笥。
自西汉至六朝盛行粥茶法,煮茶和煮菜汤基本相同。自唐至元盛行末茶法,即将茶叶制成茶饼,饮茶时要将茶饼烘干,再弄成茶末烹煮饮用,这种饮法流传到了日本,日本茶道至今仍沿袭这种饮法,还形成了抹茶文化。中国自元代后期才出现了芽叶冲泡的饮茶法。
参考文献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郑培凯:《茶道的开始:茶经》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