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哈尼语意为水边的寨子,也有人给它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水湾寨”。五月十日,初夏时节,为期两天的“普洱市2014普洱茶加工大赛”在思茅区茶源广场拉开了帷幕。温润的清晨,茶源广场上茶香四溢,来自普洱市各产茶县、知名茶企的制茶能手们,在这里同台竞技,一比高低,热烈的氛围,吸引了无数茶油和各方媒体的热切关注。
本次活动由普洱市茶业局、普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普洱市科技局、普洱市农业局、普洱市总工会、普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普洱市茶叶协会承办,并得到了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的支持。大赛包括晒青毛茶手工制作、普洱茶压制(机械)、普洱茶包装(内包)三项。参赛者由企业组队的团体与各区县组织的茶企、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农个体组成,共有25支团体队伍,187名选手参赛,最小的选手仅有16岁。其中,晒青毛茶手工制作组参赛者110人,普洱茶压制(机械)组参赛者32人,普洱茶包装(内包)组参赛者45人,对于初次举办而言,规模已经非常可观。
“选手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10日上午8点,天刚蒙蒙亮,“晒青毛茶手工制作”的比赛就开始了。110名选手,每组24个人,分批入场。场内选手们热火朝天地炒着茶,场外的参观者和待入场的选手们则三五成群热切地交流着。
白莲英,“晒青毛茶手工制作”比赛第4组的选手,来自江城县木噶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彝族。第1组选手正在紧张比赛的时候,她在弧形的场外来来回回地走着看着,对比着琢磨着各个选手炒茶的手法和技巧。“我们炒茶从来都是用大铁锅,烧柴火,这种电炒锅,根本没用过。我还是挺担心的。”她貌似自语地说。不一会儿她指着最边上的那个1-23号选手说,他比较专业。“你看他是边炒边揉,炒好了就揉好了。”23号选手将茶叶摊晾在竹篾上的时候,她快步走过去,手透过彩旗围栏翻看着那个人已经炒好的茶。“炒碎了,边角都糊了。”她这么说着。但68号参赛者雷进堂,并不认同。他来自镇原县樟盆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边炒边揉是做绿茶的手法,做晒青毛茶应该是先炒再揉。看茶叶嫩度,像这种一芽二叶,采摘比较标准,炒出来揉个10~15分钟就足够了。”
参赛者热切讨论着,茶叶发烧友们也在热烈交流着。王兴康,在宁洱县总工会工作,特地从宁洱赶到普洱市来看比赛。“杀青直接用鲜叶是不行的,容易脆断氧化变红。比赛很规范,炒茶的叶子是萎凋过一晚上的,水分减少,叶子变软,也没有过度萎凋发红的样子。杀青是为了去掉青臭气,温度不够是不行的,要翻炒要翻到底,让叶子均匀受热。”他一脸认真地跟身边人讲解着,对场内他认为做得不太到位的人连连摇头。
四十分钟左右,大部分选手就完成了杀青工序,端着竹篾走向茶源广场入口处楼顶的摊晾台。进行下一道工序揉捻和摊晾。但天空依旧浓云遮面,太阳稀薄。1-10号正在筛茶,他抬着圆形的竹篾就像抬着簸箕一样上下筛动,将碎沫子一样的茶筛了出去,他说去掉糊边碎末,可以保障些开汤时候茶汤的口感。他叫白文祥,来自江城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家住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是傣族。筛完茶,他插着腰抬头看天。我问他,阴天会不会影响你的茶质?“当然影响了,晒青晒青,没太阳怎么晒!”他低下头,默默调整着茶叶摊晾的厚薄。
比赛讲究天时地利,电炒锅是从杭州引进的龙井茶的炒锅,很多人都没用过,第一组是首个吃螃蟹的人,再者没开天没太阳,情况对他们确有不利。因为到了第二、三组选手比赛的时候,热烈的太阳就出来了。炒茶之后即刻太阳晒干,品质自然会有大的差异。三项比赛下来我们有很多感触和不解,在每一项比赛结束后我们都采访了相关人员,答疑解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