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财普洱茶

陈财普洱茶

首页 招商 唐伯虎——自然派茶道

唐伯虎——自然派茶道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着,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他是一位热衷于茶事的画家。他曾画过大型《茗事图卷》、《品茶图》。这位桃花庵主,经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诗人画家品茗清谈,赋诗作画。画家在诗中,颇有风趣地写道,若是有朝一日,能买得起一座青山的话,要使山前岭后都变成茶园,每当早春,在春茶刚刚吐出鲜嫩小芽之时,即上茶山去采摘春茶;按照前代品茗大师的烹茶之法,亲自烹茗品尝,闻着嫩芽的清香,听着水沸时发出的松鸣风韵,岂不是人生聊以自娱的陶情之道吗?
 
  明代的茶艺思想,有二个突出特点,一是哲学思想加深,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间俗饮不断发展,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所以,明代的茶文化中,也突出地反映了这些特点。
中一幅体现明代茶文化的名作。画中,他用自己熟练的山水人物画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巨石苍松,飞泉急瀑。这些景色,或远或近,或显或隐,近者清晰,远者朦胧,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胧之韵。在画的正中,一条溪水弯曲汩汩流过,在溪的左岸,几间房屋隐于松、竹林中,房下是流水,房上是云雾缭绕。此景,让人一看,宛如世外桃源。房中,门户大开,一人正在就读,案头置有茶壶,茶盏,品茶就读之意韵荡然飘出。屋外右边,一老者手持竹杖,行在小桥中,身后跟小童,小童手中抱古琴。也许,这又是一个契合自然的茶人。此画左边,唐伯虎自作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有人说,这是唐伯虎心隐山林品茶就读的生活画,也有人说,这是明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人雅士隐居图。《事茗图》,不管是画还是书,都是明代佳品。
 
  如果说,《事茗图》是一种朦胧的意境韵味美,那么,唐伯虎的另一幅茶画《品茶图》,则是清晰美。《品茶图》宛如一幅特写的镜头画。画中一位雅士稳坐于旷野之中,松树之下,他的身边放茶杯,边品茶边听琴女弹琴。琴女坐姿雅美,弹琴情入曲境。茶童在石后煮茶。此画,人物的画面较大,人物的表情荡然可见。题名《品茶图》,突出一个"品"字,把茶艺术化,表明画家和茶情有独钟。整幅画见不到画家一丝家国情怀。画家的"志趣",已由科考时的"言志",自然地、更多地转向了"言趣".画家处在明王朝兴盛的"王纲解纽"时代,赶上了可以不照着正经文章去做的时候,从而转向了强烈的追求人生个性表达的愿望,传达着自然的美感和积极乐观的情趣。从《品茶图》中似乎可以看到,他把从茶中品到的为茶、为人的滋味,让整个社会也要从中体验到茶的悠远淳厚的味道--品茶让人感到愉快。
 
  从唐伯虎的这两幅茶画中,可以看到,他的茶画作品,是与明代的茶文化特点紧紧相连的。上面说过,明代的茶艺思想,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茶人友爱,和谐共饮。这些意韵,在两幅茶画中都得到很好的反映。
 
  为什么明代的茶文化主张契合自然?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明代开基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是明代茶文化的主导与发展者,是自然派茶人的主要代表。在政治上,他失了意后,十分厌恶宫廷斗争,因而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面,隐逸。他在隐逸的道路上,创出了自然派茶道。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失意的文人,开始步入并留恋起此道来。
 
  唐伯虎的茶画,是明代的绝品,在中国茶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茶中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chazhong.cn/47105.html
陈财制茶

陈财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茶中网

水不言,一切尽在茶中。关于普洱茶收藏,品鉴,保存等知识,请加个人微号:435121 交流学习。如需了解茅台酒最新价格:酒魁网 www.jiukui.c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 0879 93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351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