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靠茶叶我都收入了3万多元,比去年多了好几千元。”7月14日下午7点多,在珙县玉和苗族乡青龙村的茶叶收购站,村民姜方菊算着进账。就在当天,经称重、去皮等环节后,姜方菊收入了210元鲜叶款。
今年,姜方菊家10余亩茶叶投产。春茶行情好的时候,1公斤明前“米茶”能卖120元左右,而去年则只能卖100元。“不仅价钱涨了,茶叶产量也增加了。这多亏了茶叶管理技术的普及。”姜方菊说。
在珙县,受益的不止姜方菊一家。珙县茶园总面积达14.9万亩。“有的茶园或因栽培年份较长,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导致茶叶质量和产量提不上来,茶农收入大打折扣,种茶积极性不高。”珙县农业局茶叶站站长杨利文说,甚至出现茶园里种满玉米、辣椒、花生等作物的现象,结果却是茶叶和作物“两败俱伤”。
而在采摘技术上,无论是“米茶”还是“一芽一叶”“见青就采”都有讲究,比如明前“米茶”如果带了叶子,单价就直接下跌15元。
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推行技术。杨利文介绍,2016年,珙县在全县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和标准生态茶园建设。玉和乡率先将技术培训班办到了田间地头,让专家、农技人员手把手教学,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采摘不同类别的茶叶、为什么要增施有机肥……这样的培训让茶农明白“栽个茶还有这么多讲究。
技术推广有无效果,茶农最有发言权。“学习后,今年我家每亩茶叶增产了十几公斤,每公斤比去年平均多卖4元。现在1亩茶园最高收入能达到4000元,这在以前我是不敢相信的。”王昌华说。
“ 如果种茶只卖鲜叶,那就太可惜了。”珙县幸福茶农专合社理事长田洪说,茶旅融合、茶特产品的售卖是专合社的另外一条思路。为此,专合社推出客户体验套餐,参与者可到茶园观光体验,学制茶、茶海漫步、赠送茶叶定制工艺品、茶文化特色公益项目等吸引游客。
“我们还设想制作茶类食品延伸产业链。”田洪说,虽然现在只是一个计划,但产业化发展这是一种趋势。
经营多样化、延伸产业链,也是整个珙县茶叶发展的方向。据珙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珙县将把开发茶工艺产品、茶食品作为一条衍生的茶叶产业链,发展观光型休闲农业,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相关热词:茶农
茶叶
产量
延伸阅读:
· 个头大的茶叶越值钱?10-13
· 开发百年老茶树 深山茶农新财富12-31
· 人大代表建言加大对全国茶农的种茶补贴03-11
· 我带上你,你带上眼,去看看茶农。06-17
· 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对全国茶农的种茶补贴03-05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