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财普洱茶

陈财普洱茶

首页 山头 2020云县白莺山古树茶详解-易武中聘号

2020云县白莺山古树茶详解-易武中聘号

云县白莺山 漫湾镇白莺山古茶山是云县最具代表性的古茶山之一,白莺山位于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中部,东经100°19’~100°20’,北纬24°17’~24°39’。古茶树分布海拔1800~2300m之间,南北纵距6000m,东西横距1600m…

云县白莺山

漫湾镇白莺山古茶山是云县最具代表性的古茶山之一,白莺山位于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中部,东经100°19’~100°20’,北纬24°17’~24°39’。古茶树分布海拔1800~2300m之间,南北纵距6000m,东西横距1600m,分别属于白莺山和核桃林两个村。

【生态特征】

白莺山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主要有云南松、桤木、麻栎类、杨梅、木荷、枫杨、白木莲花、楠木、山楂、山茶、樱桃、杜鹃及竹类等。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
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创意广告区块 - WordPress区块

【地质地貌】

白莺山所处的澜沧江中游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云南大叶茶的种植腹地。该区域地形为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峡谷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地势北低南高,地形落差较大,使该地昼夜温差急剧变化,促使茶叶茶多酚、维生素多种营养物质的积累。这样的地势地貌使得白莺山村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文资源,造就了白莺山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土壤类型】

白莺山土壤主要以黄棕壤、黄壤、紫色土、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壤多为酸性,PH值4.5-5.5,有机质达2.5%-4.1%,表层富含有机物质,土层深厚且土质肥沃,有利于茶树吸收更多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土壤松软透气性好,使得鲜叶中多酚类含量低,有利于高沸点香气物质和氨基酸和茶多酚的积累。

【茶树品种】

白莺山村地处高寒、山峰静秀、生物多样性丰富。2005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帮助云县普查白莺山片区古茶树资源中发现,按当地人传承中的茶树品种有本山茶、黑条子茶、二嘎子茶、白芽子茶、红芽口茶、藤子茶、贺庆茶、豆篾茶、勐库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还有云南省茶科所前来采集实物标本时发现的秃房茶。按普查鉴定分析,白莺山片区古茶树资源中分布有大理茶、秃香茶、普洱茶、茶及变异种杂交五大类型。不同名称、不同口感、不同内涵成分(省茶科所专项采集送中茶所鉴定分析提供的资料信息)的茶树品种,其树势外观、分枝、叶脉、叶片等方面各有不同。因古茶树分布较为集中,规模大,栽培时间长,在2006年5月1日中国临沧首茶文化博览会“茶之源”学术研讨会上,中、美、日、法、韩专家对白莺山茶树资源高度概括为:白莺山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家种整个进化过程的地区,是茶树栽培史的缩影,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基地,是目前发现的茶树品种最多样化的古茶园,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品质特征】

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品质以勐库茶最好,其芽叶肥大,耐泡,回甘好;黑条子茶晒青毛茶最差。白莺山多样性的茶树资源,也决定了化学成分的多样性,茶多酚含量由29.6﹪到37.4﹪不等,其中红芽子含量最低(29.6﹪),以柳叶茶含量最高(37.4﹪);氨基酸由1.1﹪到3.6﹪不等,以红芽子茶含量最低(1.1﹪),勐库茶含量最高(3.6﹪);水浸出物由37.3﹪到44.6﹪不等,其中以本山茶含量最低(37.3﹪),柳叶茶含量最高(44.6﹪);咖啡碱由1.8﹪到3.9﹪不等,其中以红芽茶含量最低(1.8﹪),豆篾茶含量最高(3.9﹪);儿茶素总量由97.16﹪到195.07﹪不等,以本山茶含量最低(97.16﹪),柳叶茶含量最高(195.07﹪)。白莺山古茶树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既有野生型茶树的特征,又有栽培型茶树的特征,还有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茶树。白莺山古茶树分布较为集中,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的天然试验基地,对进一步研究我国茶树的起源、演变及滇西南少数民族对茶树的引种、驯化及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2006年5月1日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茶之源”学术研讨会上,中、日、美、法、韩专家对白莺山古茶给出的综平是:“白莺山古茶园不仅展示了野生茶树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而且是茶起源的见证、茶栽培史的缩影和茶种质资源的宝库;白莺山古茶园是目前发现的茶树品种最多样化的古茶园;白莺山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家种整个变化过程的地区;白莺山可作为研究茶树起源和渲化过程的天然实验室;白莺山具有最古老的茶马古道和‘赶茶会’遗址等茶文化活动轶事,是普级茶树科学和弘扬民族茶文化的理想之地”。

【经典名品】

白莺山茶产品主要有普洱茶、绿茶和红茶,30余个产品包装;红茶主要销往东北、华南和华中等地方;绿茶主要在省内销售;普洱茶主要销往广东等地;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来等;每年销售量约150余吨。2007年5月,临沧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白莺山小白芽在云南省茶叶研究所、临沧市茶叶协会、临翔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临沧首届“临茶印象”杯原生态晒青毛茶神农奖公开赛中获优质奖。

【人文历史】

白莺山处于“忙怀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古代曾分别为益州、永昌君和顺宁俯的辖地,目前以旱谷、玉米和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据历史记载,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村内居住各族的族长,都会带上精心准备的本族的茶具和茶叶,在大河边魁星阁集中,由现场参会的人员轮流进行评比。据说,古时白莺山的茶叶及山货就由神州古渡口岸过澜沧江运往魏山、大理交易,为最古老的茶盐,茶纱贸易。以上历史记载和现存古迹,足可见证当年白莺山先民种茶,饮茶,易茶的辉湟。

【产业现状】

白莺山古茶园分布在1024万亩山地和村落中,目前仍保留野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万株,其中白莺山村127万株,核桃林村57万株。整个古茶园分布独具特色,从山脚到半山腰之间,古茶树散生于村落及田间,形成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脚皆古茶,漫山遍野是古茶的景象。古茶树形态各异,有的树形高大,有的树形矮小,有的簇拥成团,有的单株而立。茶树株高6~10m的有100多株。株高达5m的有6500株,树龄在400年以上的古茶树中高大的有16万多株。较大的茶树高9~10m,根部基围0.8~3.9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嘎子王,树高10.5m,树幅8.4×8.6,基围3.85m,有11个分枝。据当地熊文贤老人介绍,白莺山先民在采集“野生茶”的同时,将野生茶引种到房前屋后种植,为茶树引种驯化之始,二嘎子茶树王树龄达2800多年。2019年白莺山古茶园产量达240吨,产值达750万元。

【产茶历史】

后誉之为“太华茶”。魏晋南北朝以前,白莺山只有少量但树形巨大的野生茶树,民间传说大茶树籽成熟爆裂飞播周围,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野生茶林,但真正让白莺山大茶园形成规模的时间在唐宋,即云南南诏大理国的时期,而茶园的种植经营者,主要是出家的僧众。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盛行于云南,尤其是大理国时期,由于云南地处中原与南亚沟通的十字路口,中原文化的渗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以印度为主的佛教文化影响,使大理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秒香古国”。白莺山地处南丝绸之路即茶马古道左侧,山脚下是澜沧江著名的古渡口——神舟渡,这里交通便利,却又颇为僻静,于是便成为僧众修行出家的好去处,据考证,白莺山在南诏时期便出现了相当规模的佛寺——大河寺,在以后的五百年间,庙观更替,但大河寺香火不断,加上白莺山特殊的地理位置,避灾修行的僧众不断在这里云集,于是,在漫长的五百年间,僧众们在讲经修行的同时,云南最早的佛教茶文化也在这里演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经神舟渡到白莺山时,品饮白莺山本山茶。

“禅茶一味”,千百年来,佛与茶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佛禅宗大师,同时也是茶茗大师,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中,有数不尽的佛茶佳话,白莺山大河寺的僧众,便在野生古茶林的基础上,不断通过扩大种植,加上后世少数民族参与种植,并形成今天的规模。同时,僧众为了品茶之需,从不同地方引进许多茶种,所以今天的白莺山,竟然生长有二十几种古树茶品种,可以说白莺山古茶园,既是云南现存最大古佛茶圣地,也是十分珍贵的古茶树基因库。

【交通食宿】

白莺山距镇政府驻地46公里,均为4.5米宽水泥路面,距祥临二级公路36公里,云县城106公里,离省会昆明506公里。目前进村道路均为硬板路,与乡镇道路、国道214线祥临公路相联接。在食宿方面,已有部分茶农已开发部份民宿,即将建设的《云县漫湾白莺山生态古树茶庄园建设项目》将大大提高白莺山食宿条件,推进茶旅项目的建设。易武中聘号始创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传统百年老字号,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复杂多变的今天仍然坚持古法制茶,传承清朝贡茶老字号的文化精髓,发扬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艺,潜心打造品质优秀,脉络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茶中网

古树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购买请关注陈老师微信,或点击囤茶优选商城进入购买。国家级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财严选推荐。

一键关注陈老师微信号:43512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chazhong.cn/134557.html
陈财制茶

陈财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ci187130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 0879 93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351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